國際合作:
3位學生在本計畫執行初步成果在出發後本校取得補助赴東南亞實習3週以上學生機票來回後指導教師以LINE 告知可給予機票補助經費非常高興,有激勵她們工作士氣;指導教師(王月秋與謝慧桂老師)皆定期用line詢問學生實習狀況、關心其文化適應及其休閒活動關切,以讓家長放心其孩子在海外國家實習。學生在新加坡實習期間與同僚互動良好且工作上得到許多支持與關愛有助長於日後在職涯上人格成熟度及對新加坡職場文化及禮儀有所成長比預期成果更好。回校後3位學生變得更懂事及更體貼,會有同理心去關懷別人。她們也發揮英語為溝通工具,學習在觀光服務產業禮儀與技能。
提升外語能力:
第一子計畫:打造全英語學習環境及推廣英語學習護照制度
1.計畫原預期成果
a.以多元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力及學習動機
b.透過跨單位跨領域的語言中心與圖資館的合作,建構友善的外語學習空間
c.大一共同英文學生參與,並列入課程評分標準
2.目前計畫執行之初步成果
a.參與外語類活動的學生人數增加
b.670位大一學生收到並且已能參與學習護照活動
c.護照活動列入學期成績5% 獲教師與學生好評
第二子計畫:推動外語教學改進方案及教學實驗計畫
1. 兩項活動:全校性英語營隊與英語競賽
活動一: 悠遊澎湖-澎湖景點英文導覽解說體驗營
本英語學習講座的參與活動回饋單顯示學生認為本場講座還蠻有幫助的,全部參與同學之平均分數如下;同學大致上覺得對此英文導覽體驗營有蠻不錯的反應,基本上學生覺得有吸收到新知識而且可以參觀很多知名景點,希望明年能繼續參加;例如學生對此課程宣傳效果感到非常同意的百分比佔總參加人數的34%;而學生對此課程的主題感到有興趣方面,同學非常同意的百分比佔總參加人數的56%;學生覺得此活動具實質意義,未來會增加對英語的興趣,同學非常同意的百分比佔總參加人數的56%;學生覺得此活動內容設計很棒的,同學非常同意的的百分比佔總參加人數的56%;學生對此活動之講師整體表現,同學非常同意的的百分比佔總參加人數的54%;學生對講師的評價也相當的肯定,而整體上學生希望未來能繼續舉辦類似課程以及學生願意未來推薦給其他同學,這兩項均佔56%以上,幾乎超過半數,可見學生喜歡講師的授課方式,並希望繼續保持學習;至於學生是否願意推薦給其他同學約有58%。可見學生覺得本英語學習活動整體上是正面的,對於提高學生學習英文動機是有效。活動問卷結果分析如表一:
表一:澎湖景點英文導覽解說體驗營參與意見(男性: 19人(38%)、女性31人(62%))
題
號
|
題 目
|
非
常
同
意
|
同
意
|
沒
意
見
|
不同
意
|
非
常
不
同
意
|
1
|
研習活動宣傳效果良好
|
34%
|
52%
|
14%
|
0%
|
0%
|
2
|
研習活動時間安排恰當
|
40%
|
48%
|
10%
|
2%
|
0%
|
3
|
研習活動地點安排恰當
|
52%
|
46%
|
2%
|
0%
|
0%
|
4
|
研習活動的內容設計感到滿意
|
56%
|
40%
|
4%
|
0%
|
0%
|
5
|
講師講課整體表現良好
|
54%
|
40%
|
6%
|
0%
|
0%
|
6
|
研習活動有實質的獲益
|
56%
|
34%
|
10%
|
0%
|
0%
|
7
|
若舉辦類似的研習活動,我願意再參加
|
60%
|
30%
|
10%
|
0%
|
0%
|
8
|
研習活動的方式感到滿意
|
56%
|
34%
|
10%
|
0%
|
0%
|
9
|
我願意推薦本研習活動給身邊的朋友
|
58%
|
34%
|
8%
|
0%
|
0%
|
1. 本次「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聘請黃馨如老師(馬公高中英文教師)、郭持吾助理教授(澎湖科技大學應外系兼任助理教授)、李陳鴻副教授(國立體育大學通識中心英文科副教授)為該比賽之評審。
2. 本次「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之參賽學生,因為四月初連續假期的緣故,仍在陸續準備報名參賽中。
3. 因比賽日期延長至5月12日,故本次「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之獲獎學生尚未評選出爐。
4. 本次「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活動,成功於能力分班、彼此陌生之共同英文班級中發掘優秀之英語文人才,引起同班同學觀摩效法之心態,達到表揚與示範之雙重教學功效。
5. 本次「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活動,成功營造師生間更緊密之教學互動。為了確保英語自我介紹之內容文法正確、發音純正,學生常於課後至英文任課教師之研究室諮詢英語文相關問題,間接提升本校學生英語文之學習風氣。
6. 本次「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活動,提供本校學生職場英語面試中英語自我介紹之準備、演練、修正等具體經驗與演練,加強並提升了部分學生未來職場面試所需之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強化專業英語教學(EMI,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計畫執行成果及其與原預期成果之比較如下表:
表二:執行成果及原預期成果之比較
原預期成果
|
執行成果
|
1. 希望藉由『明示詞彙教學法』,學生更清楚了解如何應用英語詮釋專業術語:專業教師及英語教學採用『明示詞彙教學法(explicit vocabulary instruction)』,「事先」給予學生8至10個英語的專業術語詞彙,學生查詢、預習這些專業術語的英文定義;下次上課時,組成小組討論及上台報告或在黑板寫下答案,學生需要互相協同完成這些課堂練習,此活動加深學生對專業術語詞彙理解。
|
1.外籍教師藉由課堂多樣活動達成預期成果:外籍教師教學風格以課堂練習為主,不傾向給予學生回家作業,所以所有專業術語的英文學習在課堂完成,並透過各式課堂活動讓師生及學生間彼此互動,加深對專業術語詞彙理解。學生更表示利用簡單的英文教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
2.「類似英語競賽型態」將融入英語專業課程內,使學生正視並體會專業英語的重要性及實用性:在每門專業英語課程中,將融入適合此課程性質的英語活動,例如,開設於觀光休閒系三年級上學期的「觀光行銷實務」課程,可以安排期中或期末,上台進行以英文口頭報告「觀光」相關的議題;經一學期訓練,可以鼓勵表現優異的學生或組別參加下學期「澎湖觀光景點英語介紹比賽」,讓學生從競賽中,獲得自信心及成就感,提高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及成效
|
2.執行成果成未達預期效益,然而從執行中探測了其達成可能性:由於計畫開始執行時程是下學期,與當初計畫設想規劃時程不一;再者,配合外師的專長及台籍任課教師之意願,最後以『文化觀光』課程作為推動外語教學改進方案及教學實驗之試驗石。
|
3. 關於現有「評量方式」,教師可多面向檢驗學生學習成效,逐步建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教師針對學生所學及理解出題和測驗,以紙筆測驗、課堂討論、發表意見、角色扮演、書面報告、課堂外活動的參與等多元檢驗學生學習成果。例如,英語專業課程內容設計,專業教師可安排班級規模的各式小型比賽(如,專業術語英文詞彙比賽、專業英語閱讀比賽),以名次作為評分標準之一(占學期成績的比例由任課老師決定);或在觀光相關的課程,學生參加「英文導覽解說體驗營」及繳交活動心得報告作為評分項目之一。
|
3.整體而言,此英文專業協同教學達到評量方式多樣性之效益:由於此計畫(通過)開始執行時程過晚,任課教師已於第一週說明課程評量之標準,若再變更,無法使學生信任教師上課的要求,因此在評量上,外籍教師採彈性加分方式。另外,子計畫中彼此之間活動的整合有小瑕疵,原先規劃鼓勵學生參加「英文導覽解說體驗營」及繳交活動心得報告作為評分項目之一,英文專業協同課程3月17日開始進行,但體驗營活動3月26日即舉辦完成。
|
專業英語教學課程的滿意度問卷量化及質化分析顯示『學生對此英文專業協同課程,不管在協同授課教師或課程內容,均給予很高的評價』。學生對於此課程的滿意度問卷結果分析如下 (完成問卷學生人數為23人:10位女性、13位男性):
表三:課程的滿意度問卷結果
問題 平均滿意度分數(滿分5分)
1. 本次英語專業的協同教學欲達成的目標明確 4.13
2. 本次英語專業的協同教學的在英文學習上的助益 4.22
3. 協同教學教師的整體表現 4.39
4. 英語專業的協同教學日期及時段的安排 4.17
5. 對本次英語專業的協同教學之安排滿意度 4.26
課程問卷各項題目之滿意度分佈細節如下:

3. 協同教學教師的整體表現

23位填問卷學生中的2位表示「不滿意」英語專業的協同教學日期及時段的安排,他們希望協同時間能夠延長。
|